我国水产养殖目前产量占全球70%。由于我国水域面积有限,高密度、高产量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特点。 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,养殖规模不断扩大,鱼类疾病频繁爆发,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。鱼类疾病种类繁多,病因 ...
我国水产养殖目前产量占全球70%。由于我国水域面积有限,高密度、高产量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特点。 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,养殖规模不断扩大,鱼类疾病频繁爆发,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。鱼类疾病种类繁多,病因复杂,通常发病后都难以治愈,死亡率极高,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。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具体措施比较多,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态预防、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等三个方向。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免疫预防,即通过免疫接种水产疫苗来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的发生。因篇幅的原因,此为下篇。 一、当前我国水产疫苗的现状: 目前国外已有针对20多种水产病原的100多种鱼类疫苗被批准上市,根据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系统相关数据,国内仅有五种疫苗拿到批准文号,另有两种疫苗——大菱鲆腹水病迟钝爱德华氏菌弱毒活疫苗和大菱鲆鳗弧菌活疫苗(MVAV6203株)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现阶段在生产上应用的,主要有草鱼组织浆灭活疫苗、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、草鱼出血病活疫苗、草鱼细菌性肠炎、赤皮和烂鳃三联灭活疫苗、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、鳗弧菌灭活疫苗、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和罗非鱼链球菌疫苗等。 二、水产疫苗的接种方法: 1、注射法: 注射法在当前水产疫苗接种免疫中最为常见的,根据注射接种部位的不同,可分为腹腔或肌肉注射。 注射免疫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,诱导免疫应答强,且剂量准确,用量少,但费时费力,且鱼的应激反应较大,不适于鱼苗和较小鱼类;注射法多用于经济价值较高,体形较大的鱼类; 2、浸泡或喷雾法: 此免疫方法操作简单,省时方便,适用于鱼苗的大规模接种,且应激作用小。 但其吸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,如疫苗浓度、浸泡时间、水生动物大小、佐剂、抗原形态及水温等,且疫苗进入体内的机制尚不清楚; 3、口服法: 疫苗的口服免疫不受水产动物大小的限制,且方便、省时、省力。对大规模的鱼群免疫接种则多采用口服法,即将疫苗混入饵料中喂食,尤其适合于多次重复免疫操作。 口服法操作方便,限制因素少,但在实际应用中易受胃肠道消化酶的消化,破坏其免疫原性,免疫效果低。 由于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,其免疫应答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。因而,在预防接种时,要考虑水温、季节和水域的生态环境,以及鱼的年龄和健康状况。接种疫苗应选择在鱼种下塘、过塘时或疾病没有流行的季节进行。 三、水产疫苗的保存: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是免疫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。疫苗一般需低温保存,特别是冻干疫苗,最好贮存温度在 0°C以下。但一些液态的疫苗,如细菌疫苗却不能结冰,应保存在 4〜8°C。严禁在高温下保存疫苗。 四、当前水产疫苗应用所存在的问题: 1、给苗不便: 在我国使用较多的免疫方式中,浸泡免疫和口服免疫的操作性较强,但免疫效果不高,且对疫苗的需要量很大;而注射免疫的效果好,使用量少,却费时费力,对养殖对象刺激大; 2、水产疫苗研究基础薄弱: 很多重大水产疾病的病原菌还没有分离到,给全菌苗、灭活苗的制备带来一定的难度,很多已成熟的疫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,没有投入实际生产中; 3、水产疫苗相关知识普及不够: 很多渔民对疫苗的认可度不高,对疫苗的作用持怀疑态度,对鱼病的防治存在侥幸心理,等鱼发病了才去治疗,对化学药物的依赖性强。 总之,水产疫苗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减少养殖生产中药物的使用量,减少药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对水产品的品质影响,避免养殖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引起食品安全问题。期待在水产养殖上,能多点对水产疫苗的推广,多些应用,以保证水产养殖的持续良性的发展。 |
评论